西太普泽国际物流有限公司

美国圣诞节前货运还会兴盛吗?越南、印度供应链运营能力如何?对中国出口压力怎样?

2022.10.12

美国消费占据GDP的6-7成,零售占据消费的6-7成,也就是说,零售占据GDP的4成左右。如果我们以零售巨头公司股价作为消费的领先指标“塔吉特(TGT)亚马逊(AMZN) 沃尔玛(WMT)”,那么已经很清楚的看出经济的情况。全球经济的火车头,美国经济看销售。


 

通货膨胀的飙升,导致美国消费者实际工资在迅速下降。美国消费者的韧性正在接受考验。以往每年的三季度会因圣诞前的购物旺季让货运物流需求突增,而今年海运价格却出现爆跌。

 



中国上海出口货柜运价连续13周下跌。




因为疫情、供应链中断,去年出口集装箱运价涨到了不合理的高位;美联储连续加息缩表遏制通货膨胀,未来欧美经济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供需不平衡,过去疫情期间曾出现断货危机,因此多国为防止断供“囤货”,而在通胀压力导致需求下降时,让之前的库存无法销出,使得货运需求减少。


近期我国外贸行业在欧美等地区的海外订单遭到了大规模的取消和推迟,纺织、电子、家具等多个产业集群均陷入窘境。前段时间就有报道指出,大型零售商沃尔玛在 8 月就取消了数十亿美元订单,大量的取消订单代表著欧美国家的采购能力、消费能力都在萎缩。

 


在海运价格和物流情况的不稳定和不确定、欧美消费市场疲软、东南亚等国家分流订单等因素叠加影响下,我国众多外贸企业订单量明显下降。尽管欧美人现在因为高通胀,消费情绪低落,但圣诞节仍要过,对中国商品的需求仍很大。



越南、印度供应链运营能力如何?


在美国进口中国产品中占比超过90%10大中国产品分别为笔记本电脑、游戏机、圣诞节用品、胶靴、吊扇、其他节假日用品、合成毛毯、发制品、便携式电灯和圣诞节灯饰。

 

今年1月份到9月份,美国从中国进口了价值11亿美元(约76.8亿元)的圣诞饰品,占据了美国圣诞饰品进口市场的92%。这还不包括价值3.46亿美元的圣诞灯,87%美国进口的圣诞灯也来自中国。


越南的供应链挑战


从美国进口结构看,圣诞采购货物集中在纺织服装、玩具等劳动密集型消费品,中国和越南等地是其主要进口来源地。在人口方面,越南仅为中国的1/14,目前越南全国总人口数不到1亿,劳动力人口为5750万人,其中仅有12%左右是经过专门培训的生产技术工人。这一数字无法与中国相比,也无法满足圣诞节订单的急切需求。


支撑越南经济尤其是制造业产能的电力供应总体上处于短缺状态。


越南国内铁路运输系统对其供应链的支持能力是有限的。连接远洋跨国海运的港口吞吐能力虽然有所进步,但整体跟不上旺盛的外贸需求。


71日即今年下半年起提高全国最低工资,在越外企尤其是西方投资企业觉得经营压力明显增加,认为将转移到出口商品保价中。


今年由于疫情和俄乌冲突,越南的生产活动停滞并且无法快速形成产能,所以难以满足美国圣诞采购需求,进而导致圣诞订单集中向中国转移。与中国相比,越南最大的问题在于供应链与劳动力。


印度的供应链野心


生产大国印度正试图将自己定位为中国的替代品,但这是一个令印度政府担忧的趋势,在后疫情时代,许多跨国公司都在寻求供应链多样化。


印度工商部长皮尤什·戈亚尔去年底告诉议会,2014 年至 2021  11 月期间,共有 2,783 家在印度设有注册办事处或子公司的外国公司关闭了在该国的业务。这不是一个小数字,因为在印度共计有 12,458 家外国子公司。


由于印度的众多产业还未形成自己的产业链,严重依赖外国企业,在不断关停的外国公司背景下,印度的产业链也受到重创。


印度还有一个天然缺陷,那就是它没有进行彻底的社会改革,所以无法彻底释放出生产力。比如没有进行土地改革、种姓制度依然存在于社会各角落、妇女没有得到解放……这些因素都严重制约了印度的生产力。


尽管航运运费 “断崖式”下跌,但是圣诞节欧美各国仍有大量进口需求,对我国外贸有一定延缓影响的作用。 

 

对中国出口压力怎样?

上半年中国出口仍然体现出了较强的韧性。在外需趋弱的预期和去年同期的高基数影响下,中国出口增速将回落。RCEP框架下,成员国对于化工品、贱金属制品和纺织制品的需求或为中国出口带来新的增量;欧洲和美国的外需回落可能对中国消费品和中间品出口形成压力。


 

中国制造正在质变!

 

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强劲,中国贸易结构持续优化,不断向价值链上游攀升。

 

上半年我国光伏产品出口总额约259亿美元,同比增长113%,中国集成电路共出口1410亿块,出口总金额为4993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升16.4%

 

汽车出口,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的出口成为拉动中国出口的亮点。8月我国汽车企业出口30.8万辆,同比增长65%,历史上首次超过30万辆。1~8月,国内新能源汽车累计出口34万辆,同比增长97.4%


 

俄乌冲突后,能源价格大涨不仅打击了欧洲的制造生产能力,还影响了欧洲能源密集型产品的出口。这使得欧洲从中国进口中间品大幅增长。

 

中国的农产品、食品、燃料、纺织品出口份额都有所减少,整体出口商品结构正在优化,显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已经产生效果,中国制造的竞争力正在增强。